东溪是越南高平省石安县的县城,位于高平与谅山之间的4号公路交汇处,交通十分重要。从东溪出发,向北40公里可到高平,向南80公里则是谅山,东溪距离复和只有19公里。这个地点是越南军队机动兵力必经之地,因此在战略上具有很高的军事价值。
1979年2月17日上午9点50分,43军坦克团(装备59式中型坦克)接受命令,执行东溪的穿插战斗任务。根据上级的指示,坦克团提前五分钟到达东溪,并成功完成了打开通路、切断4号公路的关键任务。这为42军主力124师从这里通过4号公路,迅速发起对高平市的攻击提供了保障。13点05分,步兵赶到,126师378团1营带领1连和2连进入县城。根据126师前指的指示,1连和2连分别于16时和17时占领了东溪南侧的615高地和北侧的661高地,并在两个坦克连的支援下,迅速展开防御,形成南北防线,控制了4号公路,确保了军主力的穿插顺利进行。
展开剩余68%18日凌晨,1连3排奉命配属重机枪和火箭筒,对县城进行搜索。副连长郝永林和团政治处干事刘阿强带领3排,首先进行了任务分析。郝副连长指出,虽然敌人的防御工事大部分已经被摧毁,越军也大多已被消灭,但仍有少部分敌人可能逃入市区。因为城内的房屋紧密,地形复杂,敌情也不明,搜查工作面临一定挑战。因此,他强调大家要冷静,不要随意开枪,并时刻保持警觉。
8时20分,3排从东溪南侧的615高地出发,由西向东进入县城进行搜索。7班负责侦察,9班则配备重机枪,在7班后方跟进提供火力支援。8班负责路口的警戒。8时45分,3排接近县城时,7班的侦察员发现一名50多岁的越南老年男子。经询问得知,城内的越军和百姓都已撤走,这位老伯是一位华侨,原籍广东南海,1949年迁居越南,因为不满越军,他选择没有逃走。经过一番交涉,这位老人愿意充当向导,带领3排继续搜索。
9时15分,3排抵达县委大院。县委由7栋平房组成,形似四合院。在副连长郝永林的指挥下,8班负责大门口警戒,9班2组和重机枪负责正面火力掩护,1组和3组则作为流动哨岗。排长带领7班进入院内进行搜索。每次搜查时,两名士兵合作,一人负责警戒,另一人则进入房间搜索。11时40分,完成对县委的搜索,缴获越南文件4箱、枪支弹药等物资。
随后,在老人的带领下,3排继续前往银行。银行距离县委大约1公里,是由两栋平房组成,背后有两座山峰可以俯瞰银行的入口。7班继续执行搜索任务,8班负责警戒。此时,银行后山传来了零星的枪声,3排采用分散队形前进。12时40分,接近银行时,路边的两辆坦克主动将炮口对准后山,提供火力掩护。8班和9班则包围了银行的两栋房子,7班进入后撬开铁门,寻找现金。8班两个小组协助7班展开搜查。14时20分,银行的搜索完毕,缴获了7箱越币和6袋其他物资。
下午2点40分,营指令3排寻找粮仓。由于早晨和中午没有进餐,且未携带干粮,大家已感到非常疲劳。团政治处干事刘阿强作了动员讲话,鼓励大家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,克服困难。全排士气高涨,表示不畏艰辛,决心完成任务。3排继续前行,到达4号公路,距离粮仓还有大约500米时,后山的越军发现了3排,开始封锁火力。
排长迅速分析了敌情和地形,指挥重机枪和火箭筒占领有利位置,压制敌军火力点,并指示各班交替掩护、包围粮仓。8班和9班负责掩护,7班则成功打开了粮仓的大门。16时5分,随着后山越军的撤退,3排顺利进入粮仓。17时20分,完成了粮仓的搜索,缴获了4万余斤粮食。
此次行动,3排指挥得当,机智勇敢,经过长达9小时的连续战斗,顺利完成了任务,缴获了大量重要物资,包括4箱文件、7箱越币、各种武器和粮食。
发布于:天津市优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